欢迎您访问澳门·威尼斯人(Venetian)轴承生产有限公司
全国咨询热线: HASHKFK

新闻资讯

威尼斯人常见问题

Venetian

澳门威尼斯人娱乐场-Venetian Macao Casino中国历史上的大水灾

作者:小编2025-05-04 19:51:28

  澳门威尼斯人娱乐场-Venetian Macao Casino(访问: hash.cyou 领取999USDT)大约自东周以后,《春秋左传》《竹书纪年》等史书陆续有一些“大水”的记载,透露出一些早期水灾信息。如公元前711年“秋,大水”;公元前687年“秋,大水,无麦苗”,记载了水灾对农业生产的破坏。公元前670年和公元前669年,鲁国连续大水,举行大规模击鼓祭祀仪式,祈求上天保佑。与鲁国邻近的宋国和郑国也有水灾,如公元前683年,“秋,宋大水”;《竹书纪年》记载,周敬王四十三年(公元前477年),“宋大水,丹水壅不流”。关于大水,《春秋穀梁传》解释说:“高下有水灾曰大水”,所以“大水”是非常严重的水灾。以鲁国纪年的《春秋》所记载的水灾反映了东周时期鲁国以及邻近一些诸侯国的情况。另外,周定王五年(公元前602年)黄河发生了有历史记载以来的第一次大改道;周灵王二十二年(公元前550年),谷水和洛水同时暴发洪水,冲毁周的都城成周(今洛阳)的西南角并危及王宫安全,这些都是研究我国早期水灾的宝贵资料。

  春秋战国时期,诸侯混战,以水代兵,人为的水灾也相当频繁。其中著名的有:公元前656年前后,楚国进攻宋国,“要宋田,夹塞两川,使水不得东流。东山之西,水深灭垝四百里而后可田也”,造成大规模水灾;公元前359年,楚国出兵至韩、魏有争议的地区,引黄河水淹长垣附近的一些城镇;公元前281年,赵国又决开黄河,攻打魏国;公元前279年,秦国大将白起率军大举攻楚,水灌鄢城,鄢城被毁,据记载,死亡达数十万人;公元前225年,秦国大将王贲攻打魏国,引河、沟水淹灌魏都大梁(今开封),大梁城被淹毁,魏王投降。

  汉代开始,水灾记载明显增多,灾情描述也较具体。两汉的420多年间,发生较大水灾70余次。其中灾情比较严重的有:公元前185年夏,江水、汉水泛滥,汉中(治今陕西安康)、南郡(治今湖北江陵)大水,淹浸4000余户人家,这是最早有定量灾情损失记载的水灾。公元前180年夏,江水和汉水泛滥,汉中、南郡又发大水,冲没6000余户人家,南阳沔水(今汉江下游)暴涨,一万余户人家受灾。公元前161年,关中大雨三十余日,引起蓝田县山洪暴发,冲没900余户人家,同时汉水暴涨,8000余户人家被冲没,淹毙300余人。公元前115年夏,大水灾,“关东饿死者以千数”;公元前30年,三辅地区连降暴雨30余日,19个郡国大水灾,山洪暴发淹毙4000余人,损毁各类房屋83000余所;公元15年,邯郸以北大雨兼大雾,山水暴发,深达数丈,数千人死于洪水,这些都是相当严重的灾难。

  东汉建都洛阳,洛阳附近大水的记载较多,近20次。洪水多次冲击城门,其中136年洪水,数千人死亡。106年至109年,连续发生全国性大水灾,106年有37个郡国,315县遭受洪水灾害;公元107年,41个郡国受灾,“死者以千数”,江、河、淮、济四渎同时涨水,冲毁城市,淹坏庄稼。东汉初全国共分为105个郡国,这几年全国几乎一半地区遭受水灾。与其相关的政治事件有:邓太后专政,阴气太盛;司空周章等谋废立太子,事发被诛;小人专制擅权,妒忌贤者,依公结私等,“故涌水为灾”。

  魏晋南北朝的370年中,有110多次水灾记载,伊水、洛水等地的水灾记载仍然十分频繁。223年,伊、洛溢,至津阳城门,漂数千家。268年,青、徐、兖、豫4州大水;270年,河、洛、沁同时并溢,4900余家遭淹浸,死300余人;278年,晋司、冀、兖、豫、荆、扬6州20个郡国大水;281年,山东泰山山洪暴发,淹毙6000余人。东晋建都建康(今南京),都城的水灾频繁。永和七年(351年)至义熙四年(408年)的57年间,建康有10次水灾,其中9次“涛水入石头”,平均不到6年,都城被水淹一次。南朝刘宋时期建康也连续于428年、434年、435年遭受水灾,京城里可以行船,损失可想而知。

  隋朝重新统一全国,但只有短命的37年,它的灭亡是由于天灾加上人祸。开皇十八年(598年),河南八州大水,被认为是独孤皇后干预政事,滥杀宫人,放黜宰相,阴气重的报应。隋代后期,在帝国的腹地山东、河南一带发生了几次特大的水災,加剧了隋朝的崩溃。这几次大水灾有:607年河南大水,“漂没三十余郡”;611年,山东、河南大水,“漂没四十余郡,民相食,相卖为奴婢”。最严重的是617年,河南、山东大水,饿殍满野,由于不能及时赈济,造成“死者日数万人”的悲惨景象。山东起义军李密乘机袭取黎阳粮仓,开仓放赈,军队得以迅速扩大,第二年隋朝即告灭亡。

  唐朝建都长安,以洛阳为东都,维持了强盛的200多年。这一时期,素称害河的黄河水灾记载较少,但两都所在地关中、河南水灾记载明显较多。其中长安附近严重水灾就有25次,洛阳附近严重水灾也达20多次。在京城长安,大水冲毁城墙和城门,甚至进入皇宫,造成很大破坏。如654年,山水暴涨,涌入玄武门,冲坏万年宫;817年,京城大雨,冲坏房屋2000余家,甚至含元殿的柱子也倒塌了。对农业的破坏也有不少记载,816年,京畿大水,受灾农田达4万余顷。东都洛阳及附近的水灾更为严重,洛水、谷水等河流的洪水暴发极为凶猛且相当频繁,淹没良田,冲毁房屋,多次发生死亡上千人甚至上万人的大灾难。其中最严重的为720年,谷水、洛水同时暴发洪水,洪水冲入洛阳城,涌入西上阳宫,宫人淹死十之七八,宫中卫兵溺死千余人,城内兴道坊500余家,一夜之间,全部没于洪水;最悲惨的是,这年夏天发往抗击契丹的援卒万余人,屯兵于谷水旁,夜间山洪暴发,万余士兵全部丧命。又过两年,伊水溢,毁东都洛阳城东南隅。另外,706年,洛水泛涨等,死亡都在千人以上。

  北宋建都汴梁(今开封),由于宋的统治中心地处黄河下游,对黄河的灾害及治理极为重视,这一时期,黄河的水灾大大超越了前代,河道变迁十分剧烈。在北宋的167年中,黄河有66年决溢记载,泛滥的范围包括历史上黄河成灾的大部分地区。一些决溢造成严重水灾,1019年,河决滑州(今河南濮阳),漫溢州城,32个州县受灾;1077年,河决澶州,泛滥横流45郡县,官亭民舍数万间被毁,30万顷农田受灾。1084年,“河溢元城埽,决横堤、破大名(今北京)……河水暴至,数十万众号叫求救”。982年,水灾遍及今山东、江苏、湖北、陕西、广西、福建、河北等广大地区,黄河多处决口;第二年又发生全国性大水,黄河大决于滑州,东南注入淮河,谷、洛、伊等河流暴涨,京城官署、民房、军营、寺观等各种房屋毁坏万余区,“溺死者以万计”,长江、汉水、易水、滹沱等河皆溢为患。

  南宋建都临安,偏安一隅,黄河入于金境,水灾记载以南方为主,山洪灾害较为突出。浙江、福建、江西以及安徽、湖北等地水灾频繁,其中不乏严重灾害。1144年,婺州、信州、衢州、建州大水,浙江兰溪县山洪暴发,洪水淹没城市,死亡达万余人;1181年,严州大水,漂民居19000余家,绍兴府五县大水,83000家遭水淹浸;1188年,淮河、长江同时大水,淮河南岸几百里长地带几乎一片汪洋,庐州(今合肥)城墙被冲塌。祁门县山洪暴发,人畜、房屋、庄稼损失十之六七;第二年,水灾又遍及浙西、湖北、福建、淮东、利西诸道。1191年,福建和四川各有十几个州县大水,福建福州、建宁等地霖雨成灾,四川嘉陵江暴涨,兴州3400余户遭淹浸,城门被冲毁。1193年,江苏、安徽、浙江均发生大水,江西9州37县,同时遭受水灾,北方黄河决口。南宋时,南方的海溢水灾值得重视。如1166年,温州大风海溢,造成严重灾害,溺死2万余人;1195年,台州大风雨,山洪海涛并发,造成“死者蔽川,漂沉旬日”的悲惨景象。

  明代各地较突出的水灾例子有:1444年,江都县扬子江遇到罕见的,居住于沙洲上的数百户居民被洪水湮没,死亡1020人;1472年,江苏扬州、苏州,浙江杭州、宁波、绍兴等地暴雨“……漂毁官民庐舍畜户无算,溺死者二万八千人”;1510年,安庆府、宁国府、太平府(今安徽安庆、宣城、芜湖一带)大水,23000余人死难;1603年,山东历城县大雨,“山走石平、水高十丈、渰没人畜及崩陷土地无算”。1608年,苏州、松江等地连续暴雨50余日,苏、松、常、镇诸府皆被淹没,“城市乡村水深数丈,庐室漂没殆尽,数百里无复烟火”“盖二百年未有之灾”。第二年,福建的建宁等四府大水,“丁口损失殆十万”。

  明成化十八年(1482年)是一次大水灾年,河南、山西、河北等地灾情严重。据记载,河南自六月以来“雨水大作”“怀庆等府,宣武等卫所塌城垣一千一百八十八丈,漂流军卫有司衙门、坛庙、民居房屋共三十一万四千间有奇,淹死者一万一千八百五十七,漂流马骡等畜一十八万五千四百六十九”,造成了严重的损失。这次大洪水,在沁河流域留下了不少碑记和题刻。据考证,这次沁河洪水至少是近500年来最大的洪水。另外,海河、卫河、漳河、滹沱河等河流同时暴涨,海河流域有20余县受灾,衡水、冀州、武强等六七个县被洪水淹没。山东、东北等地也有不同程度的灾情,明朝政府不得不在全国各地大规模免征税粮。

  明代黄河的水灾仍然相当严重,有决溢记载的年份达112年。1408年,河决大名,“坏庐舍二万区,死者千余人”;1437年,开封等地河决三十余处;1576年,河决丰县、沛县等地,致使附近的8个县“田庐漂溺无算”;1604年,河决丰县,“鱼台、济宁间平地成湖”。明代黄河最严重的一次灾难应数1642年的人为水灾,该年李自成与明军战于开封,李自成与明军先后掘开开封城北黄河大堤,致使汛期河水暴涨后,直冲开封城,溺毙将士及人民达“数十万”,造成空前的大灾难。

  到了清代,有关水灾的记载更加丰富,不仅正史中有大量资料,地方志以及其他野史中也有很多具体描述。1668年,海滦河流域,直隶保定等府属五十州县卫,邢台通州等32州县受灾。乾隆以后,永定河决口频繁,1734年、1735年、1737年连续决口,泛滥北京南面固安、良乡一带。1794年,滹沱河、永定河决口,直隶天津20州县遭受水灾。1801年大水,灾情最为严重,波及海滦河流域170个州县,受灾范围之广,前所未有。

  清代黄河决溢造成的水灾也相当严重,平均约三年就有一年发生决口,康熙初年几乎年年决口,造成严重灾情的如1781年,河决睢宁仪封,漫口20余处,河南十几个县受灾。1761年,黄河支流伊、洛、沁同时暴涨,偃师、巩义等被淹,沁河下游各县也都大水灌城,洪水从沁阳北门冲入“淹毙军民一千三百多人、漂庐舍十五六万间”。当时的怀庆府城“四面巨浸”“淹没军民以万计”,这次水灾河南共有10个州县被淹,17个州县大量房屋倒塌,山东12个州县、安徽4个州县被淹。